笔趣阁

笔趣阁>红楼之林如海 > 第459章(第2页)

第459章(第2页)

探春无故便说起宝钗来:“我最见?不得她那样的人?,最是?趋炎附势,假惺惺。”

黛玉早把那人?忘到犄角旮旯,记得的前年她那个小兄弟病死了,家财不知怎的都落在她手上,薛家人?没要回去。

黛玉笑道:“她几?时又惹了你,难得上京一回,怎么反而和?她有?了官司?”

探春哂道:“她做事?历来面上光鲜,怎么让人?抓得住把柄,咱们还小的时候,是?谁天天拿着《女戒》的款儿道貌岸然充夫子的。”

说罢探春露出一个嘲讽的笑容,继续道:“呵,如今她可?是?扶危救困帮扶女儿家的大善人?。”

“若是?旁人?我还信,只是?她……”

黛玉大约想起来,原先探春在粤地的时候,在新建海塘一事?,吃过薛家和?王家的亏。

她历来爱恨分明。

探春十分愤慨:“不过风使舵,为虎作伥,你信不信,如今若换一个说法,她必是?冲我们发檄文最得力的一个,若像云儿,自?己要去闯一番功业,我还敬她几?分。”

黛玉会意,却淡然处之:“这样的人?,又何止她一个呢?”

她们辛辛苦苦开的路,有?些人?躺着就得了好果子,看到利益便如蚂蟥一样扑过来吸血。

古往今来,朝廷内外,最不缺墙头草。

但这条路必须走下去,只有?女学和?女官群体壮大,将来才能争取更多的利益,薛宝钗既然想花钱买名声,便让她买。

若她能长长久久做下去,也算一桩功德。

黛玉安抚道:“罢了,莫要为这些人?费口舌,咱们还是?说说新稻之事?。”

探春此次上京还带了粤地培养的新稻,一年可?两熟,产量比江南一代的稻米大,但两地气候不同,正思索改良之法。

“对了,今年也有?北面上贡的稻种,那边的水稻更加抗寒……”

如今探春的重点却不在出海经商,多放在海外来的作物上。

岁月如织,转眼过了几?十个年头,改良稻米已在江南大力种植,还有?适宜甘陕一带的番薯、马铃薯等物种也推广开来。

虽说朝中对周太后?把持朝纲颇有?疑义,却不得不承认,这些年确实四海升平,少有?饥荒。

……

从?西方传来的不仅有?作物、机器和?工业,更有?许多新的思想。

探春收到书?是?伊莉雅翻译过的版本,读完便吓了一跳,只敢在下回上京之时悄悄拿给黛玉看。

黛玉看完,却比探春淡定:“这些思想曾经也有?过,可?惜百年来,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