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权力巅峰从一介乡村教师开始 第87章 > 第164章 踏破了门槛(第1页)

第164章 踏破了门槛(第1页)

当年还没有实行公务员公考制度,事业单位甚至是企业的工作人员,只要有能力或者有背景,可以直接调到行政部门去,也就是现在说的公务员队伍。

这个消息一发出去,吴源生的家门几乎就要被踏破了门槛。

会写的不会写的,都上门来,都想到县委机关来混,将来等个出头的机会。这些人其实不知,这宣传部报道组与其他行政部门不同,来这儿的人一定得有点尿水,否则混在这里,滋味还真不好受。

当然,没进来的人,确实不知道。

吴源生过两年也面临着到站,退居二线。所以,这次人员选调,无疑给了他一个极好施展身手的机会。

在甄选这些人员的时候,冯永斌也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报道组是他分管的部门,所以凡是要进来的人,吴源生还是要和冯永斌一起商量。

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摸底,确定了四个人选。

分别是公民小学的吴成明平安镇中学的贺雷芳余河农校的田德武方庄镇政府的杨树凯,这四个人都是热爱写作而且发表过作品的人,有一定的实力,更为关键的是他们都早就做了工作,拜了吴源生的码头,也到冯永斌的门上磕过头,这样的事情基本就已经定了,在宣传部的班子会上,也没有人提出什么异议。

最后一个人的加入,引起了班子会的一些震动。

这个人也是冯永斌提出来的,是去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叫周家庆,目前待业在家,没有任何工作记录。

这个人员讨论一抛出,马上引起了另外两位副部长的不满。

这么个无任何工作记录,无任何成绩的人,怎么能说安排就安排呢?其他四个人说是工作需要也就算了,你们两个人从中捞点人情和好处,咱们就睁只眼闭只眼,可这么个人都能安排进来,那我们这儿可也有好多个呢?凭什么你们可以吃肉,我就连汤都不能喝一点?

另一位副部长于海天睁着眼睛说:“这个周家庆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都不适合招到报道组,没有这样的先例,我们要招进来的,都是要能写会写的人,他会干什么?扫地擦桌子?”

何军雄副部长也慢悠悠地说:“我赞成于部长的意见,一次性进四个人,也足够了,没必要再加这一个!”

吴源生看了看冯永斌,示意他把话接下去,来缓和这个局面。

冯永斌明白吴源生的意思,事先吴源生找冯永斌谈过,这个周家庆,是临时空降下来的,事先根本没有考虑,他就知道这事摆上桌面就会受阻。

冯永斌看了看在座的几位,想了想,说:“论资历和能力,这个周家庆似乎都不符合这次选拔录用的条件。一个毕业待业在家的小伙子,似乎我们现在的单位都不喜欢这样的年轻人。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全社会都不给这些年轻人机会,他们毕业就失业,那么我们的下一代怎么去找工作,怎么去谋生?所以,我觉得他没有经验没有作品没关系,试问,我们哪个人不是从一张白纸干起?我看过这个小伙子的资料,他在学校也担任过学生会干部,参加过一些社会实践,人比较精干,现在虽然没有工作,但是他并没有完全呆在家里,而是继续在搞社会实践,很有工作热情的一个年轻人。我想一个大学生,文字功底应该是可以的,缺的就是一些经验,但是这个恰恰是只有在工作中才能得到的,不给他工作的机会,何谈经验呢?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给这个小伙子一个机会,让他来试试,如果不行,我们就不正式录用他。”

冯永斌说完,看了看吴源生。

吴源生看了看大家,说:“我赞成冯部长的意见,给这个年轻人一个机会,现在我们的社会貌似对这些刚毕业的大学生产生了一些歧视,导致很多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这其实是对人才的浪费,是对知识的浪费。这些年轻人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岗位,积极投入工作,能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多创造多少财富啊。我也看了这个小伙子的材料,是个可用之人,我们把他先招进来试用,能用则用,不用再弃,对我们报道组来说,没有丝毫损失,况且这样一个新鲜血液也能让我们报道组更有活力。”

其余两位副部长还是不吭气,态度似乎很明确,不赞成。

吴源生看了看手表,时间不早了,于是他提议:举手表决,赞成的举手!

他问冯永斌:“冯部长,你的意思呢?”

“我赞成,咱们举手表决!”冯永斌说。

吴源生第一个举手,冯永斌看了看其他人,也举起了手。

其余两个依旧坐着,默不作声,一脸的淡然。

两票赞成,两票否决,一半对一半。这样的局面吴源生也想到了,他最后问冯永斌:“冯部长,你还有要说的吗?”

冯永斌看了看吴源生,知道又需要他出马了。

当官莫当副,当副作水库!冯永斌心里想,鞍前马后,似乎我得了天大的好处似的!可这个人恰恰不是我这边的啊!

委屈归委屈,活儿还得干哪,谁让你是副手呢?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说:“这个,我想说的是组织原则: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

“好!冯部长说得好,周家庆的事就这么定了!”吴源生像获得了大赦似的,立马拍板了。

于海天和何军雄还没反应过来,吴源生就宣布散会了。

从会场走了出来,于海天紧跟着冯永斌的后面,问道:“冯部长,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力挺老吴把那个周家庆弄进来,这里面究竟有什么猫腻,你告诉我!”

冯永斌停住脚步,和于海天并肩走着,笑了笑,说:“于部长,以后你就明白了!这个不是你我同不同意的事。”

“什么意思?难道我们不同意,他也要进来?”于海天问道。

“呵呵呵,以后你就明白了。”冯永斌笑着说,然后头也不回地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了。

周家庆啊周家庆,也不知道你今后要在余河的官场掀起一场什么样的风浪。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