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权力巅峰从一介乡村教师开始 第284章 > 第109章 买地(第1页)

第109章 买地(第1页)

王建才在心里筛选着可以借钱的对象。

想来想去,只有万玲秀那儿可以开口了。她不是自己的属下,不会拿钱要挟自己,而且她的财力应该也可以,拿这三万块钱还是不成问题的。

想好了借钱的去处,王建才看了看还坐在自己面前的夏金英,说:“你放心,我去想办法。你去睡吧!”

得到了王建才的这句话,夏金英起身往楼上走去。在楼梯的拐角处,夏金英突然停了下来,转过头,看着王建才说:“你还不睡吗?”

“我还没洗澡,你先睡吧!”王建才说。

“你快点啊!”夏金英说完上楼去了。

王建才慢慢吞吞,故意拖延时间。他想等到夏金英睡了才上床,实在不愿意面对这个女人,更不愿意和她做功课。他也知道,这样下去会有问题。可是这人一旦离心离德了,肚皮隔着脊背了,就没有办法再回到过去,何况他还有那么一朵充满了诱惑力的野花在吸引着他,叫他如何回得了头呢?周老师说的四项基本原则:要懂得选择,学会放弃,更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这对男人来说,尤其是对于他这个已经尝到了诱惑的男人来说,要做到,谈何容易啊!

吴淑芳的服装店生意好得连她自己都不相信。

春装上市,她又迎来了一个销售的旺季,不比过年的行情差。现在夏装的行情也是看涨,这间小小的服装店在她的手里似乎变成了一个具有魔力的地方,回头客越来越多。

不到半年的时间,吴淑芳赚了将近三万块钱!这是朱大云干五六年的工资啊!有了这笔钱,吴淑芳就想着先去买块地建房子。

余河这个县城里,余河穿城而过,在余河的东边,有一块河滩洲地,余河人把它叫东洲。早年因为没有建桥,东洲长满杂草,荒芜一片。后来余河最先富起来的张国平看中了这块地,想把它拿下来。于是他向县政府提议,他要在余河上修一座桥,不要政府出一分钱。但有一个条件,桥修好后,余河那边的东洲就归于他来开发。

县政府当时穷得一塌糊涂,有人出钱修桥当然是求之不得。对于那块东洲的地,县政府并没有看出它的价值在哪里,不就是一块荒地么?归你就归你吧!很快就答应了。

张国平修好了这座桥,县里把桥命名为国平大桥。大桥通了,张国平把东洲进行规划,路修好,水电铺设好,各项功能都齐备后,他把这块地规划成一排一排的片区,按每栋大约200平方的面积,开始卖地。

最先的反应平平,余河人觉得那个河滩,迟早都会下沉,这个地方不好,不适合建房居住。

于是张国平开始自己开发其中的一部分,建成了连排的别墅式小洋房。家家户户门前能行车,门口有小院,还种了些花草。余河人陆陆续续来看了,发现这儿比老城区好多了,空气好,更安静,而且这些房子看起来还真不错。

张国平建的房子就陆续卖出去了。那时候卖34万块钱一栋,三层,单门独院,很多有点钱的人都住到东洲来了,以政府干部居多。

东洲的人气越来越旺,开始有人要买地自己建。每平米50110元,根据地段不同来确定价格。以一百平米为单位起卖,也可以买200平米甚至更多。就这样,东洲这块河滩谷地,慢慢变成了余河的别墅区,富人区,官人区。

吴淑芳看中的,就是东洲这儿的地,她希望能在那儿买块150平米左右的地,自己来建个三层的小房子,一家人居住,宽敞又舒适。

晚上睡觉前,吴淑芳把这个想法和朱大云说了一下。

“疯了吧你,”朱大云不相信地说,“现在买块地都要好几万块钱,还要建起来,差不多得十来万了。你哪儿弄那么多钱啊?”

“不用你说的那么贵,我都问过了,买块一百五十平左右的地,不是最中心的,偏一点,现在要一万块钱左右,然后我们再来建三层,按目前的成本,大概三到四万块钱,装修一万块钱,这样总共也就六万块钱,我想应该没有问题。”吴淑芳胸有成竹地说。

“好,按你说的这个价格,那也是天价啊!我们什么时候能有那么多钱?”朱大云说。

“你放心,明年我们就有。”吴淑芳笑着说。

“明年?明年的事谁说得清楚!”朱大云说。

“我店里的生意是越来越好,我觉得没有问题。现在我们就是要先去买地,房子可以慢慢建。”吴淑芳说。

朱大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吴淑芳说的话。这个在他眼里是半个文盲的女人,能有这么长远的规划?能在两年内就把家安置到余河的富人区去?

“你这么确定?”朱大云歪着脑袋说。

“对。我想一定可以的。生意只会越来越好!我们总是租在别人的房子里,终究不是个办法,肯定要有自己的房子才能在这里立足啊,你说对吧?我看很多人都到东洲那边去建房,那儿确实很不错,很适合居住。所以我想我们可以早点下手啊,这样也可以早点住上自己的房子。”吴淑芳憧憬地说。

“你现在有多少钱?”

“大概三万块左右吧。”

朱大云更不敢相信了!这才半年的时间,这个女人就赚了三万块钱?太不可思议了!难怪她会有这么大的“野心”!

“好!我先去打听一下。”朱大云说。

第二天采访回来路过余家埠镇政府,朱大云来到了舅舅王建才的办公室。

城里的镇政府还真是不一样,这是朱大云走进去的第一感觉。

楼房虽然不是很新,但是布置得比较雅致,和当年黄麻镇那个破破烂烂的大楼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王建才的办公室也变成了一个套间,外面办公,里面休息。

沙发是皮质的,办公桌是老板式的大班台,看起来很气派。

吃过午饭,王建才正坐在沙发上看报纸。

看到朱大云进来,招呼他到身边来坐。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