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春秋篡国者全文免费阅读 > 第四十九章 牛耕(第2页)

第四十九章 牛耕(第2页)

而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里头的人物路旁小店打尖,总是随口而出:

“店家,来二斤牛肉。”

实际上是为了表现梁山好汉们各种反抗朝廷禁令的气概而已。

牛耕,承载了华夏民族两千多年挥之不去的记忆。

然而此刻,祭仲却告诉郭猛,牛耕乃是郑国的“黑科技”,这真让郭猛差点笑的从车上滚下来。

只是当郭猛与缭谈及此事时,缭却一脸茫然:

“牛可用于耕田耶?”

啥?难道就连靠近洛邑的温国都未曾推广牛耕?以至于见多识广的缭居然也不知道这玩意?

别不会虢国全国上下就压根没听说过牛耕吧?

郭猛赶紧遍寻虢国使节团诸人,多番试探和沟通后,郭猛终于得出结论:

虢国乃至整个关西,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个劳什子“牛耕”。

怎么会是这样?牛耕不应该是习以为常的生产习俗了么?

难道祭仲没有夸下海口,牛耕在此时还当真是“黑科技”?

一时间郭猛很想把脑袋扎进泥土里,这可真是丢脸丢大发了,谁能想到穿越过来太早,连牛耕都还推广开来

,这谁能想到啊。

其实也不怪郭猛,牛耕的大规模推广已经是200多年后的春秋晚期了。

晋国上卿赵鞅的小亩换大亩,齐国田氏的大斗出小斗入,都是牛耕推广后,相应的制度改变以及收成变化带来的调整。

而牛耕以国家力量强行推广和保障,更是到了战国中期的秦国,由商鞅立法“盗马者死,盗牛者枷”。

耕牛的地位仅次于战略物资马。

而在此时的春秋早期,也只是郑国等中原国家开始出现零星的牛耕,出现的原因倒也简单,黄河中下游的华北平原是黄河冲击平原,土壤相对关中平原的泥土更黏实;相比关中平原,同样采取耒耜这种先秦时期的主要农耕工具进行人耕,华北平原的土地更难耕作。

而且哪怕是相对适宜耕作的河内等太行山南麓东麓的山前平原,采取人耕的效率也很低,一户五口之家也很难开垦多大的农田,因而对于开发力气更大的大型牲畜作为耕作主力的需求更为迫切。

而关中平原地区因为没有足够的需求驱动,反而在开发牛耕这件事上缺乏动力,因而反被郑国等中原国度后来者居上,抢占了农业科技高点。

采取牛耕后,能大大增加每户耕作农田的数量,到春秋晚期战国初期,随着铁器农具或者木制石制农具上嵌套铁器,更是让农业科技进一步扩散,结合牛耕更是发生了质的飞跃,每户可耕农田增加

到两倍甚至三倍。

在这地广人稀的时代,户均耕作耕地成倍增加,最终让春秋时期的国人们逐渐摆脱饥馑的威胁,当然也同样带来了各诸侯国所能维持战争规模和时间的成倍增长。

郭猛自然相信数千年来华夏民族的选择,牛耕必然是实现农业机械化之前的必然选择。

虽然也有说法,马耕方式效率更高,譬如在《暴风骤雨》这篇纪实小说中就有所体现,不过关于中国古代使用马耕还是牛耕的争议一直都有,但是不争的事实,是马耕需要匹配的是重型金属犁,而对于当前的虢国这种冶铁产能严重紧缺的国家,即便抛开重型犁制造的技术工艺难题不谈,光是这耗费的金属量就能让郭猛毫不犹豫放弃马耕的打算。

“还是老老实实走牛耕路线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