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长孙皇后 > 初晨(第1页)

初晨(第1页)

贞观二十一年,九月初十。

五更,天未破晓,太极宫正门的城楼上,第一声报晓鼓响起。

东西南北,安置在各个主街道上的鼓楼也随之而响。像是应和一般,太平坊的定水寺,平康坊的菩提寺……城内百余座寺庙也纷纷敲响晨钟。

原本寂静如深夜的坊市瞬间热闹起来,各种早点铺子、肉菜铺……争先恐后的开门,很快便迎来第一波客人。

“咚——咚——咚——”

鼓声震震,直到最后一座鼓楼敲满三千下,才渐渐恢复平静。

敦国公府,梅院的正房里。

余蓁被这闹钟吵醒,披上外衣,恹恹靠在床边,幽幽叹气,想在唐朝的长安城睡一天懒觉,真是比登天还难啊!

“娘子,该起身洗漱了。”

有位容貌极清秀的侍女绕过山水屏风,一面轻声温柔的询问昨夜睡得可安稳、夜里冷不冷,要不要加衣……一面熟练的把自家女娘从床上扒拉下来。

“如意,我真的好困啊!”

余蓁像个提线木偶一般,被如意快速套上一件石榴色的齐胸襦裙,忍不住靠在她身上,小声抱怨:“昨夜那雨淅淅沥沥的下了半宿,窗外芭蕉叶响个不停,我被吵醒了好几次。”

如意把她往偏间推着,嘴里哄道:“过了秋分,雨水就多了起来,回头我让下面小丫头把这两株芭蕉移走,改栽些玉簪花,这花耐寒好养,娘子看书累了,坐窗边歇息时瞧着心里也舒畅。”

余蓁点头,想了想:“再种一丛薄荷,下了雨味道清凉凉的,静心。”

“好,听娘子的。”如意含着笑。

她今年二十五岁,青梅竹马的未婚夫参军战死后,便绝了嫁人生子的打算,自入了这府里,也在女娘身边服侍了快八年了,女娘的脾性,在这长安城的贵女里是数一数二的好,待下极和气,对她更是亲昵,还总爱喊她阿姐。

如意是真的很喜欢女娘,早就打算一辈子跟着女娘,日日唤她起床。

偏间,一众侍女已经把洗漱用的木盆、香胰、清盐、手巾都摆好了。

这下不用如意催,余蓁自觉动作起来,待她擦干脸上水渍,涂上护面的脂膏,如意便递上温热的水杯,是特意放凉的开水,里头少兑了些蜂蜜。

敦国公府的家仆都知道,家里女娘在用水上颇为讲究,不管洗漱还是饮水,都要烧开了才行,哪怕是专门用来做茶汤的清泉,都得在火炉上走一遍。

府里的厨房早就训练出来了,清早,别的事另说,定要先支个炉子,用大铜壶烧好热开水,再用保温的藤壶装好,送到女娘的梅院来。

“今日不见客,梳简单些就好。”

如意的母亲早年是民间梳头娘子出身,会梳几十种发鬓,后来年纪大了,一身绝活都传给几个女儿,如意学会发式的不如母亲多,手艺却很精细。

她先用红绳把几缕青丝固定好,又拿来细珠步摇比了比:“娘子正值青春好年华,怎么打扮都是好看的。”

拨弄梳妆台上的珍珠链子,余蓁抬眼看向镜中。如果以她的审美来看,确实好看,她尤其喜欢自己的眼睛,眼尾弯弯向上翘,笑起来像月牙一样。

但在如今,这种眼型可不吃香,不如丹凤眼大气庄重,显得小家子气,而且人们普遍认为,宽额方颐、面如满月才值得称美,她这脸型也秀气了些。

不过大清早被夸了好看,余蓁还是很高兴的,也勾起了些打扮的心思。

她从首饰匣里挑了一对珊瑚耳坠,觉得很配今天的石榴裙,“如意阿姐,今年阿娘到底给我做了多少红衣裳啊?我都穿了半个月不带重样的了。”

如意帮她把耳坠戴上:“娘子刚出孝,就该多穿些鲜艳的衣服才好。”

若放在旁的人家,这样做就是为了告诉那些家里有适龄男儿的,我们家女儿出孝了,有意愿的赶紧上门提亲。

在余蓁身上,这事儿就有了另一层意思,当年陛下御驾亲征高丽,行军途中,敦国公救驾而亡,临去世前,托付陛下为独女择一门好亲事。

班师回朝后,陛下便赐旨,将余蓁指婚给太子为良娣,也就是侧妃。

身上有皇家的婚约,旁人自然不会上门求娶,余蓁守父孝三年,今年十五岁,放在外面已经是很适婚的年纪了。

为此,自丈夫去世后,一向深居简出、沉迷礼佛的敦国公夫人周氏这个月连带着女儿参加七八场宴会。

就是为了含蓄矜持的告诉宫里,我们家出孝了,可以来商议婚事了。

余蓁没说话。

如意把最后一根钗子戴好,不经意看见女娘嘴角向下撇了一下。

她移开眼,外人不知,她这个贴身照顾的侍女却是清楚的,女娘对这桩婚事,向来是不满的,只是……皇家赐婚,那头还是太子,不满又如何呢?

她柔声道:“听厨房的人说,今日早膳是鲜虾馅的小馄饨,还有在外面买来的芝麻胡饼,都是娘子爱吃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