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红楼之长房嫡子作者露凝烟飞扬 > 第 110 章(第1页)

第 110 章(第1页)

流的事件,又一个因为地头栽树争吵不休。明煦感触颇深的同时,也渐渐融入咸平小城。

“都说孔夫子搬家,尽是书,我看我家玉儿比之也不差了。”在乡下跑了一天测地挖渠的明煦回到家,就见妻子在灯下奋笔疾书。

“你既然要捐赠给官学,这些哪里够使?”黛玉不理会他的调侃,头也不抬的回了一句。

“玉儿多虑,县里设置的官学,大多是十二岁以下在读,在往上就是州府所辖了,是以不必胜在种类,儒经史册必修之类的便好。”明煦前些日子去官学里看,实在有些惨,学生数量尚可,咸平虽然穷,但秀才举人还出过不少,是以读书上还是很有动力的,奈何学舍破旧,书籍匮乏,最重要的是没有拿的出手的师者。硬件设施还可以拨调钱款,捐书赠书,老师却是难寻。

“我如今是四处打听附近有无先生,奈何实在不是钟灵毓秀之地,除了落叶归根的归乡者,留不住人的。”明煦叹气,教育是百年大计,在他还没有规划好之前,还是先解决眼下的事物。

“将打听夫子的消息放出去,有人来寻也说不定,这种事最急不得。”黛玉终于停笔安慰他,世道消息闭塞,稍远一些的要好些时候才会知道咸平缺良师,需要这份工作的秀才公们自然得费些时间来寻。

明煦也知道这个道理,不过是寻了由头跟黛玉说话。他们来咸平不久,开局有些艰难,黛玉也跟着忙碌费心。

“我听她们说,杞县的郑主薄来见,可是为了通渠的事?”见他盯着自己有些出神,黛玉主动询问道。

“杞县与我咸平相邻,若要从涡河引流,必要受影响,他来是与我商议渠水划分问题。”明煦也不隐瞒,将事情稍具体说了。

“咸平河流本就少,临县还要争个一二。”黛玉蹙眉。

“可不止流经咱们这儿,可不就得商量着来,隔壁那位王大人已算宽仁了。”明煦摸了摸妻子眉间褶皱,不以为意。

“刘员外不是要捐资铺路?我去谈罢,我脸皮厚些,玉儿先不约刘太太,专心筹备书籍。”到底怜惜她辛苦,明煦敲定了接下来的安排。

“好。”黛玉笑笑,他与明煦心灵相通,看得懂丈夫眼中的情绪,自然知晓最好的答复。

忙碌时光阴犹如掌中细沙,流失飞快。等收到来自京中的年礼时,明煦才恍然发觉在咸平已经一年,当初初来乍到的各种忙碌忙事务也渐渐走向正轨,有条不紊的按着规划进行,明煦也渐渐抽出空闲来一点点矫正县府的边边角角,在律令之下提出细化各种规制,尽可能的将鸡毛蒜皮的杂事和纠纷出一个章程来运行。

在县丞柳知无看来,这位少年老爷的行政风格大胆而创新,许是年轻人的缘故,甚至有点无知无畏,所幸有着与之匹配的能力手段,咸平也未留下太多前人的痕迹,是以虽然难免有些波澜,竟也称得上一切顺遂。

看着咸平这一年发生的转变和未来可能有的建设,柳知无对这个少年县令无疑是钦佩和感激的,甚至已经考虑到这位气质能力非凡的年轻人三年任满离开,继任者坐享成果而生出不忿来。

若是明煦知道了自己这位师爷的想法,大概会笑上一笑,自己这个县令做的还算得民心,无疑是件令人高兴的事。

忙碌了一整年,收到来自家人朋友的年礼,对明煦和黛玉来说,竟像是一种奖赏,各自写了信随回礼寄出,就开心的布置起在外的第一个春节来。两个人一起过年是一个新奇的体验,比起往年,人少了很多,却更显温馨,心也贴近。

除夕夜谈和玩闹之后,明煦和黛玉作为主人,第二日又宴请同僚下属。

饭桌酒席之上,黛玉坐在明煦身后看他,觉得灯火之下,明煦身上晕出的光晕有些晃眼,说不出是什么感觉来,她这些年也见了不少人,觉得没有人像明煦这样,印象中与之经历最相似的爹爹,也是全然不同的。

公务之外,在公共场合明煦向来寡言少语,偶尔轻笑点头,只在频频推杯换盏之后,借着酒意倚在椅背上,有些懒散随意随着琴声以箸敲击节拍,才露出少年县令掩盖下属于世家子弟的疏狂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