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笔趣阁>大明测字天师吧 > 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国之间(第1页)

第六百六十七章 大国之间(第1页)

蒙古的大明骑兵队,迎着晨曦,在草原上巡逻。

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一些牧草已经开始由深绿色渐渐变成黄绿色,预示着秋天越来越深,冬天越来越近。

牧民们已经开始收割牧草了,作为冬储饲料。储存多少草料,关系到冬天牲畜群会掉多少分量,甚至饿死的数量。

刚来草原不到一年的内地汉人们,刚刚学会放牧牛羊,现在又要学习收割牧草,一时间有些手忙脚乱。

但凭借着土豆炖牛肉,他们收获了资深牧民们的友谊和帮助,也磕磕绊绊地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冬储。

就在大家热火朝天地干活时,远处扬起了一片烟尘。巡逻的游骑立刻警惕地吹响了号角,瞬间聚集了一个几十人的小队,迎向那片烟尘。

那是一个三人小队,从草原的边缘之外亡命地狂奔二来。骑兵小队立刻端起火枪,向空中挥舞长刀。

“什么人?你们是来干什么的?”

那三人在马背上高高举起双手,示意自己的手上没有武器,但马匹却毫不减速,一直冲到骑兵队面前几十步的地方。

两个人勒住了马,另一匹马连着马背上的人一起摔倒在地,口吐白沫,挣扎不起,地上的人全身血迹,已经停止了呼吸。

那两人高举双手,被寒风吹得黧黑的脸上,带着喜悦和忐忑,一张口却是带着罗刹口音的蒙古话。

“我们是来自罗刹国的土特部落,我们想要回家。沙皇已经派出了骑兵队在追杀我们,我们是来求救的!”

土特部族求救的消息被骑兵队传回了大同,大同总兵林彤不敢怠慢,立刻将奏折和书信一起飞马发出。

书信是写给仇鸾的,奏折是送往朝廷的。仇鸾自从夏言平反后,自觉自己出了份力,觉得身上的罪孽少了,身体也渐渐好转。

但当他看见林彤的书信后,立刻又一头躺倒,哆哆嗦嗦地写了份折子上奏,表示自己伤得很重,头脑糊涂,此事请朝廷定夺。

宣大总督不表态,这事儿就落在了兵部尚书丁汝夔的头上。

丁汝夔立刻把奏折交到内阁,表示此事并非大明境内战事,兵部不敢擅专,请内阁定夺。

内阁商议一下后,立刻把奏折送到了西苑,表示此事十分复杂,牵涉到大明与罗刹的外交关系问题,请万岁定夺。

嘉靖看了一眼奏折,立刻转头对黄锦说道:“此事事关罗刹国,事关大明国运,去把萧风叫来,开朝会!”

萧风再次以大明真人的身份参加了朝会,这让等了他很多天的徐璠很激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徐阶代表内阁宣读了大同总兵的奏折,然后嘉靖要求各位大臣积极发言,是否要出兵接应救援土特部族。

群臣议论纷纷,此时倒是不分什么萧党徐党了,毕竟这不是大明内部的事儿,两党没有直接冲突。

但议论纷纷归议论纷纷,始终没有一个人肯上前献策的。嘉靖的目光看向徐阶。

“徐爱卿,你是内阁首辅,此等大事,你有何意见?”

徐阶确实也想了很久了,此时拱手道:“万岁,臣以为,土特部族久居罗刹国,与大明从无来往。

虽然与蒙古草原血脉相通,但也已多年未曾往来。土特部族实际上是罗刹国的人,并非大明子民。

土特部族叛逃罗刹,是罗刹国内部之事,大明出兵相助,既于理不通,对大明又毫无益处。

而且土特部族一入草原,蒙古人的实力又要增加,刚安定下来的草原难免再生变数。

劳师远征,必有折损;师出无名,必有后患。有害无益之事,智者不为,臣反对出兵接应!”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铿锵有力,说得群臣纷纷点头,心中觉得确实如此。

嘉靖又看向萧风:“师弟,徐首辅之言,你以为如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